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作文 > 正文

宋词读后感-优质15篇

作文 2024-10-22 08:03
简介宋词读后感-优质15篇_宋词读后感800~1000 读后感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和呼吸,它既是对作者思想的理解,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映射。那么如何通过读后感来展示自..

读后感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和呼吸,它既是对作者思想的理解,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映射。那么如何通过读后感来展示自己对书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解读?以下是一些读者们写的精彩读后感,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评价这本书的。

宋词读后感篇一

心之所向,古国之风,唐诗宋词,纷纷洒洒照华夏。

——题记。

窗外清风拂面。用一轮明月下,苏东坡题下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萦绕于心。我仰望星空,想唱吟一曲,却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触。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逐月,同古人同吟诗词曲赋,这是多么奇妙而惬意的事啊!

我喜欢李清照婉约派的委婉细腻。用心那孤单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苦闷。遥想初见时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知现如今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啊”。陈染其中,彷佛与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怅。我敬佩李清照的才华横溢,锦心绣口;感叹她经历的悲欢离合,坎坎坷坷;钦羡她词作上的杰出成就······读她的词,依我看来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赏豪放派慷慨旷达的豪情,伫倚江边,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站守沙场,看那“妈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何等大气与彻悟!反复诵咏,仿佛亲临其境,心潮跌宕,道不尽“浪花淘尽英雄”般宏阔,豁达。我为之敬佩,也为之折服。

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多少绮丽的回忆?畅游词海,恍若点亮心灯,涤荡精神心智,品味古国之风,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啊!

宋词读后感篇二

宋词三百首的读后感,唐诗宋词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宋词三百首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清代词人上强村民,本名朱孝臧(1857——20xx),又号强村,于20xx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目前同类作品中较具代表性、较精到的选本。当代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为之笺注。

在朱孝臧同辈况周颐写的序言中,指出了本书选词的标准是“大要求之体格、神致,以浑成为主旨”。在唐圭璋先生写的《自序》中,也说“强村先生兹选,量既教多,而内容主旨以浑成为归”。

浑成,既是朱孝臧选词的标准,可以说也是宋词整体的特征。

什么是浑成呢?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情与景的融合,二是情与词(语言)的融合,这两者融合形成了令人回味无穷的“韵”。

情与景的融合是古代诗歌,尤其是唐诗最大的特点。宋人知道超越唐诗之难,在诗的创作上另辟蹊径,以义理入诗,故诗多理趣,但毕竟偏离了诗主抒情的轨道。宋人也当然知道,于是他们找到了“诗余”——词这种诗歌形式,一逞他们抒情的本领。

女词人李清照曾指出:“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词跟诗相比,“别是一家”。“别”在哪里?就是词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王力先生语)。它的语言的轻重缓急和节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相融合。所以,不太合律的苏轼等人的词才不被人们认为是“本色”。所以,挑剔的李清照才说“知之者少”,只有几个人才得到她的首肯。

我读《宋词三百首》感受最深者就是这一点,在吟诵之时,每每感叹于每一个字安放得那么妥帖,连缀而成的短语和句子,其内在的意义和外在声音的轻重疾徐,与作者思想感情起伏曲折那么和谐,这种和谐所形成的境界令人流连忘返。

宋词讲究每个字,尤其重视关键字的四声安排与表情的关系,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1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2,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这首词的“转折跌荡处”都用了去声。“对”、“竟”、“念”、“更”、“便”等字,都是去声,在转接提顿处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加强了声情上的感染力。

韵对于词当然非常重要,韵与表情关系当然非常密切。大体说来,一般谐婉的曲调,以隔句或三句一压韵为标准,韵位均匀,又多压平声韵,如《鹧鸪天》、《定风波》。同一曲调(词)中凡句句压韵,声情比较急迫,隔句压韵的地方,就转入缓和。如: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坠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吴文英《浣溪沙》)

词在句式上跟诗最大的不同就是句式长短参差,所以,词有别名叫“长短句”。句式长短跟表情关系极大。一般来讲短句急促,短句的连用,构成繁密急促的音韵,如: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至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

大量短句的连用,适宜表达激昂慷慨的壮烈情感。长句舒缓平和,长短交织便能很好地表达情感的起伏变化,如: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每一曲调的词的句式是不一样的,加以韵脚的不同,四声安排不同,每一个“本色”的词人总会找到一种适合的词牌来表达他(她)的丰富细腻的感情。而诗是豆腐块,以齐言为主,即使有不同长短句式参差的古体诗,格律也不严。感情与语言的和谐程度是难以比肩词的。

宋词的格律与神韵的完美结合,我们反复诵读,体会一定逐渐加深,其味如嚼橄榄,越咀嚼越绵长。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便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骚》,后来又出现了《论语》、《史记》等巨著。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歌赋、小说更是各具风采。

爱诗之人,必定从小背诵《唐诗三百首》,而爱词之人,当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词三百首》。小学时,老师很少提到宋词,上了中学,我渐渐对宋词有了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文学体裁。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我经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对象。这个暑假,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回家欣赏。

宋词,它不用像唐诗,每一行的字都一样多,但却有一定的词律格式;它也不用有一个能概括全文的恰当名字,只要有词牌名就足够了,这样反而让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词的内容;它更不用像小说,要有人物、环境和情节,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好地抒发了写词时的感情,读起来仿佛是身临其境。

正是因为宋词的传神、飘逸,才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我想,人们看着窗外的美景,一定会吟上一句:“绿柳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会有和辛弃疾一样的感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知不觉,秋风已将树叶吹黄了,词人秦观正是在这时写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秋天,还有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那就是中秋节,或许,一个几乎不会中文的外国人,也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绝句。一个人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时,他就像陆游笔下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如果想让自己重新振作,那就大声背一遍岳飞的《满江红》吧:“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里面的语句可以让任何一个人鼓起勇气。

宋词就是这样,它不但可以描写各种景色,而且能抒发各时的心情,可谓是“文学大家之绝唱”。我很喜欢这本《宋词三百首》,而且会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相信它一定能陪伴我成长。

期闲余,随手翻阅了一本宋词。翻开宋词三百首,则为其中的细腻真挚所吸引,而不能自拔。诧异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载。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变幻,和古人吟咏着同样的诗歌,感受着同样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忽然想起一句话“其实时间是静止的,流动的是我们自己”,似乎有悟。

品读宋词,感觉他们真情涌动,真切如一缕缕微风,从古代飘到当今,而且还要继续飘到未来;它们又象涓涓溪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间断。

心情好的时候,我喜欢读词。喜欢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欢和苏轼一起“把酒问青天”,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喜欢读词。

但是无论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总有两件事我很喜欢做:一是能感动自己的,再则是能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份感动的。所以读细腻的宋词成了我所喜欢做的事,因为古人饱蘸感情的文章总能拂动心弦。

古诗在我看来是一种享受。

品宋词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是在品读一个人。我喜欢那种从不知所云到有所领悟的境界。的确,我钟爱着宋词,但也有个小小建议:不要太过于钻研它们的情感,会让你走向“林黛玉”呀。但仍要说:“我爱宋词!”

宋词读后感篇三

读完《唐诗宋词元曲》,我认为著名理学家程颢的《春日偶成二首》(其二)颇耐人寻味,他将浅白的文字和深邃的哲理融为一体,强调了“天道”和“人道”“自然”是相通的。这首诗要人类摒弃浮躁心态,抛弃狭隘的私欲杂念,本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静观万物。如此,我们也才能真正与自然合一。

时间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各得其所,各有自己的位置、轨迹。程颢在《春日偶成二首》(其二)中这么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春夏秋冬各有自己的兴衰更替,各有各的魅力所在,就好似每个人的人生,各有其特色和定为,不可强求。

当春花落枝,冬雪消融,黄叶满地······不必为那一抹娇美而感到遗憾,不必为那澄澈的冬雪感到落寞,更不必为那青翠感到不安······当美好逝去,不必埋怨,不必彷徨,静下心来,细细回味,便会知晓万物的兴替,都是上天的安排,都是自然赐予他们的自得与自在。“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给自己一方净土,给自己一片晴空,给自己一种心境,同样,你也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圣洁与自得自在。

诗人杜荀鹤在《小松》中写过“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若你的价值无人赏识,那是别人没有眼光。小松终会长成参天大树,这是必然的事实,不会改变。因为松的品性注定了它将会高耸入云,成为时人眼中伟岸的代表。而你也一样,静下心来,找准目标并坚持它,尽心去打造最好的自己。然后,静心聆听蝴蝶浅吟清唱。自得,然后去看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你会发现一切都在簇拥着你前行。

若为木,当欣欣以向荣。

若为草,当萋萋以摇绿。

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你必将发现,我们依靠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存在。只要静下心,你便明了,万物皆自得;静下心,便知晓,万物皆自在。

宋词读后感篇四

这本《中国古诗》如封面所示,包括四个部分:神童诗词、诗经、唐诗和宋词。在每一部分的开始,有一个相关的“古书上的故事”。在神童诗词这部分的故事,是大家熟悉的宋代王安石写的《伤仲永》,那句“泯然众人矣,”是多么的记忆深刻。如今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他一样很喜欢。之后的《乞巧》、《咏鹅》、《送兄》、《秋词》《登楼词》《栀子花》和《牧童》,都是古代神童的杰作,短短数语,朗朗上口,配上精美的图片,孩子很喜欢。

书的第二部分是《诗经》,诗经是多么遥远的作品,我自己读的很少,除了当年课本上的,其他知之甚少,如今,跟着孩子一起读诗经、学诗经,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至少孩子还是很容易理解,很容易上口的。

唐诗是书的第三部分,这本书选取的唐诗有《鸟鸣涧 》、《春晓》、《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回乡偶书》、《悯农》和《绝句》,都是大家非常熟悉,且对于孩子来讲容易理解的代表作,加之我的孩子正读小学一年级,学校里也有背唐诗的要求,其中有些都已经背过了,孩子很是自豪,很愿意学习。

宋词是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宋词相对唐诗,会比较难一些。而本书中选取了苏轼的《浣溪沙》、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李清照的《如梦令》、欧阳修的《采桑子》、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刘克庄的《卜算子》和无名氏的《柘枝引》,都是写实的,多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而且相对简洁,诺诺喜欢。

这本《中国古诗》,作为幼儿启蒙丛书,是一本不错的书,除了制作精良外,书中所选取的内容比较适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易学、朗朗上口。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书房中传来我的读书声。不用说,我又在读 宋词三百首了。

啊,宋代的古诗真是妙不可言!

古代人习惯用简短的话表示长长的句子。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常记起那次在溪边小亭宴游,天色已晚,喝醉了不知道回家的路。游玩已尽兴,也该回家了,乘着小舟误入了荷花塘的深处。”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就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的!让我们一起改变吧!

宋词读后感篇五

近年来,联校开展了“读经”活动,这项活动也十分受各个学校的认可,所以也为我们各年级各推荐了一本书,这些书各不相同,各年级有各自的特色,我们班的特色便是《宋词》,我们在晨会上都会读宋词。背宋词,因为它是儿童启蒙文库,更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

书中所记载的文章,全都是古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的著作,文章内涵深刻,所以直接了白的去看文章,到最后也什么都不懂,所以还要借助下面的'解词和解说。先读解词,把词中不懂的字弄懂,后读解说,把文章的全意搞懂。在了解了词意后,为了使自己记牢,所以还要用两天时间去背,较长的也只用三天。

每当进入校门的时候,进入走廊,总能听到遍布全校的朗朗的读书声,是那样的富含韵味,我们津津有味地读着宋词,欣赏着配诗的一幅幅图画,使人身临其境,看着那生动的荷花,使人感觉夏天来了,看着那发芽的柳枝,让人感觉春天来了;看着满地的落叶,使人感觉秋天来了;看着傲骨的梅花一眼就可以让人断定那是冬天。的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想象能力丰富了。学起课文来轻松了。

读了《我站在铁索桥上》一文,当我读到:“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者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时,眼前便出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场面,看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大大无畏精神。这时,我就会下决心: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要珍惜。

当我读到古诗中“渭城朝雨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句时,这幅美景呈现在我的面前:春光明媚,柳色清新,人们有意的呼吸着新鲜空气,真是美及了。

真的,宋词很美,它能给人以启迪,在学习中,我们少不了它,它是对我们有益的课外读物,所以我们欢迎大家,请“走进宋词,两天一文。”你会有收获的!

宋词读后感篇六

《宋词》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

读《宋词》是我每晚的习惯。带着丝丝倦意,放起悠扬小歌,细腻的指尖划过百溜的页面,丝滑享受,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畅想之中,耳畔响起熟悉的旋律,在宋词世界中,独领文学之风骚。天下乎,还有甚比此乐?这一切都是窒息的美,无与伦比的美。我觉着吧,虽说宋词与唐诗,元曲,同为史诗之丰碑,交相辉映,可宋词应排第一,也比排第一。至于为何?我也说不上,只觉得,唐诗结构过于严谨,不自由元曲曲风过于悲凉,不自然。而宋词不,一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为例,名为婉约,但字迹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憧憬,积极向上乐观。下面就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段来品析。

传来的书信报平安。若是在国家蒙难之时,则更是音讯全无。也让我感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定要好好珍惜。

《宋词》中,好文不止李清照所作之词,还有以苏轼,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词风雄壮伟丽,有如太山之巅。与婉约派形成对比,截然不同,生动地表现了宋朝人民的见闻感受,它们形式不同,主体不同,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读《宋词》养我浩然正气,使我热爱生活,玩味人生真谛。

宋词读后感篇七

近段日子,我一直在读《宋词》,并且深深地沉浸在宋词的`词海中。

宋词乃是我们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它是精选宋词之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让我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我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

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实社会有太多美好东西浮现在我们面前,但好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所追求,我们的人生追求有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她”,纵然只是蓦然地回一回首,也能满足我们无尽的愿望。

我喜欢李清照婉约派的委婉细腻。用心那孤单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苦闷。遥想初见时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知现如今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氨。陈染其中,彷佛与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怅。我敬佩李清照的才华横溢,锦心绣口;感叹她经历的悲欢离合,坎坎坷坷;钦配她在那么一个时代,作为一个女人在词作上所得到的杰出成就,读她的词,依我看来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赏豪放派慷慨旷达的豪情,伫倚江边,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站守沙场,看那“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何等大气与彻悟!反复诵咏,仿佛亲临其境,心潮跌宕,道不景浪花淘尽英雄”般宏阔,豁达。我为之敬佩,也为之折服。

读完了《宋词》,真是让我对宋词的理解又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宋词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对人生的大度、豁达,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

宋词读后感篇八

经过上次与孩子共读古诗词以后,发现孩子对古诗词比较感兴趣,于是这次又安排孩子读《宋词三百首》。虽然孩子年纪小,一时不能理解很多宋词的含义,但是古诗词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词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

欧阳修在《生查子》中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首词描写相思,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语言通俗自然,饶有民歌风味。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一起身便急问收拾房屋,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此词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有这样一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运用对仗手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希望孩子通过大量诵读古诗词,积累着诗词的语言,感受着诗词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行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宋词读后感篇九

唐诗宋词,在宋代这样一个人文荟萃的朝代,词作为一个特殊符号,引得无数后人竞折腰。王国维特别撰写《人间词话》进行解读。

可以说,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词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解读,但所有解读的背后都能够感受到词的魅力,无论是境界还是优美程度。

《纸短情长:美得窒息的宋词》就是这样的一个解读。与以往的解读不同的是,这本解读宋词的书籍,有英文、有中文、有解释、有分析,通过对一首词的对照解读,读者可以可取所需,可以学习宋词,更是可以学习宋词的英文版。

从“棠梨煎雪”、“相思已深”、“花事懒看”“江山为聘”“夜雨陈酒”“日暮归途”几个分类出发,能够让每个读者都能够分门别类,迅速找寻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感悟宋词的无限魅力。

而那些大家的词纷纷向你袭来的时候,那些词背后的意境,也纷纷向着你铺陈开来。对于词人来说,词的出现不仅的表达心情,更是一种时代的折射,也是对人物的一种解读。就像那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面对这样的风情景致,谁人不能够读懂作者背后的心酸故事呢?或许,没有人再次走进作者,但我们却能够通过他们留下的词,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的那时那刻的感受。可能有些差距,但却能够无限接近。在词人和读者之间,在解读宋词的书籍和读者之间,理应能够形成这样的一种沟通和桥梁。在这样的桥梁上,每一首词都应该是有生命的。

所谓纸短情长,所谓日暮归途。大概也就是像这本书中的诠释那样吧!从每一首宋词的本意出发,带着读者自己的心境,或许能够渐渐领略到其中一二。

而这,也就是当我们捧着宋词,走进宋词的青纱帐内的感觉吧!

当《纸短情长》这样的书籍走进我们视野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们对于宋词的解读有了新的阶段,无论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在各取所需,在个体体验中,豁然能够感悟到一种文体之所以长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对美的无限追求,才是生命的本真所在!

宋词读后感篇十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800,宋词里的哪一首最让你深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宋词三百首读后感800,欢迎阅读!

假期闲余,随手翻阅了一本宋词。

翻开《宋词三百首》,则为其中的细腻真挚所吸引,而不能自拔。

诧异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载。

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变幻,和古人吟咏着同样的诗歌,感受着同样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话“其实时间是静止的,流动的是我们自己”,似乎有悟。

品读宋词,感觉他们真情涌动,真切如一缕缕微风,从古代飘到当今,而且还要继续飘到未来;它们又象涓涓溪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间断。

心情好的时候,我喜欢读词。

喜欢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欢和苏轼一起“把酒问青天”,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喜欢读词。

柳永的轻轻诉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我深有同感;苏轼那断肠的“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凉沧桑,我听后,会和他一起忧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愁”,仿佛感染了我的“愁”。

让我也反思是否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无论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总有两件事我很喜欢做:一是能感动自己的,再则是能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份感动的。

所以读细腻的宋词成了我所喜欢做的事,因为古人饱蘸感情的文章总能拂动心弦。

我喜欢苏轼,他的豪迈是一种几番大起大落后的彻悟;我还喜欢李清照,她的词脱俗而清新,委婉而细腻……每每读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我总会觉得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读古诗在我看来是一种享受。

品宋词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是在品读一个人。

我喜欢那种从不知所云到有所领悟的境界。

的'确,我钟爱着宋词,但也有个小小建议:不要太过于钻研它们的情感,会让你走向“林黛玉”呀。

但仍要说:“我爱宋词!”

也许是受了妈妈的影响,我从小就十分喜欢读宋词、背宋词。

从小学二年级到现在,妈妈已经给我买了好几本宋词书了呢!并且让我把喜欢的背下来了。

为了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宋词,妈妈就耐心地给我讲解每一篇的历史背景,理解词中深刻的含义。

刚开始,我以为唐诗和宋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上网一查才知道,它们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唐诗要有工整的诗体,绝句四句,律诗八句,要平仄押韵。

而宋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隋唐。

词,作为一种用来歌唱的配乐诗体,它要按照音韵填词,而音乐成了他的第一要素,从五代到晚唐,到了宋代,宋词到了最辉煌最优秀的时代。

所以人们现在把词统称为宋词。

唐诗和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两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人民世代传诵。

在这些伟大的宋词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他们也被后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苏轼的出现,改变了晚唐婉约的词风,突破了五代来专写男女恋情的旧框子,扩大了题材,提高了意境。

他的词有写自然风光的,借写人写物抒情的,词风千变万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描写中秋月的词,朗朗上口,流传至今,成了千古名篇。

有人评此词为“天仙化人之笔”。

我最欣赏苏轼豪放的词风,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气势磅礴,雄浑有力,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三国时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当然,他也有十分温柔的一面,如《江城子》悼念自己亡妻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使人听起来又心酸又心动。

还有表现壮志凌云保卫国家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他的好词数不胜数。

还有一位南宋诗人辛弃疾,他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和爱国情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写了少年和晚年时的不同人生体验,很是贴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表达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收复失地的决心。

读来令人振奋。

在女词人中,不能不提李清照。

早年她的生活幸福,夫妻恩爱,写得多是些游大自然,夫妻间的幸福生活的词。

让人读来心情不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莲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的意境优美,让人过目不忘。

但到了晚年,由于丈夫去世,国家沦陷,她的词风变的凄凉、悲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都反映他流利颠沛的生活和家愁国愁的无奈。

宋词中的名作也说不完。

真的是这样,生活中也会有宋词的影子。

有许多人以为宋词离我们很遥远,学了也没用,要知道学无止境,在生活中,你要运用你学过的知识。

有一次,我和爷爷奶奶看电视,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古代女人,一看内容才知道是《李清照》。

片中出现了许多我学过的诗句,由于奶奶不了解历史背景,听不懂宋词中的意思,也就看不懂电视中的内容了,于是我就给奶奶当起了小老师,我耐心地把李清照的历史背景和宋词中的意思讲给奶奶听。

奶奶听后还夸我是一个“小博士”呢!现在,我又参加了语文课外知识小社团,对宋词更感兴趣了,在小社团里,老师教了我们好多方面的知识,使我更加深刻了宋词的魅力!

同学们,你们也快快加入读宋词的队伍中来吧!它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说不定还能和几千年前的宋词交上朋友呢!大家都成为爱读书的人吧!

读了宋词三百首,我知道了许多著名的宋词家,他们是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他们被后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苏轼的词有写自然风光的,借写人写物抒情的,词风千变万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描写中秋月的词,朗朗上口,流传至今,成了千古名篇。

有人评此词为“天仙化人之笔”。

我最欣赏苏轼豪放的词风,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气势磅礴,雄浑有力,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三国时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当然,他也有十分温柔的一面,如《江城子》悼念自己亡妻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使人听起来又心酸又心动。

还有表现壮志凌云保卫国家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他的好词数不胜数。

在女词人中,不能不提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莲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的意境优美,让人过目不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都反映他流利颠沛的生活和家愁国愁的无奈。

宋词中的名作说也说不完。

想学好宋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平时要慢慢积累,学会把宋词运用到学习中,生活中,才能真正领悟宋词的魅力。

宋词读后感篇十一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那就是宋词三百首,下面是小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

清代词人上强村民,本名朱孝臧(1857——20xx),又号强村,于20xx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目前同类作品中较具代表性、较精到的选本。

当代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为之笺注。

在朱孝臧同辈况周颐写的序言中,指出了本书选词的标准是“大要求之体格、神致,以浑成为主旨”。

在唐圭璋先生写的《自序》中,也说“强村先生兹选,量既教多,而内容主旨以浑成为归”。

浑成,既是朱孝臧选词的标准,可以说也是宋词整体的特征。

什么是浑成呢?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情与景的融合,

二是情与词(语言)的融合,这两者融合形成了令人回味无穷的“韵”。

情与景的融合是古代诗歌,尤其是唐诗最大的特点。

宋人知道超越唐诗之难,在诗的创作上另辟蹊径,以义理入诗,故诗多理趣,但毕竟偏离了诗主抒情的轨道。

宋人也当然知道,于是他们找到了“诗余”——词这种诗歌形式,一逞他们抒情的本领。

女词人李清照曾指出:“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词跟诗相比,“别是一家”。

“别”在哪里?就是词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王力先生语)。

它的语言的轻重缓急和节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相融合。

所以,不太合律的苏轼等人的词才不被人们认为是“本色”。

所以,挑剔的李清照才说“知之者少”,只有几个人才得到她的首肯。

其内在的意义和外在声音的轻重疾徐,与作者思想感情起伏曲折那么和谐,这种和谐所形成的境界令人流连忘返。

宋词讲究每个字,尤其重视关键字的四声安排与表情的关系,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1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2,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这首词的“转折跌荡处”都用了去声。

“对”、“竟”、“念”、“更”、“便”等字,都是去声,在转接提顿处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加强了声情上的感染力。

韵对于词当然非常重要,韵与表情关系当然非常密切。

大体说来,一般谐婉的曲调,以隔句或三句一压韵为标准,韵位均匀,又多压平声韵,如《鹧鸪天》、《定风波》。

同一曲调(词)中凡句句压韵,声情比较急迫,隔句压韵的地方,就转入缓和。

如:

门隔花深旧梦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坠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吴文英《浣溪沙》)

词在句式上跟诗最大的不同就是句式长短参差,所以,词有别名叫“长短句”。

句式长短跟表情关系极大。

一般来讲短句急促,短句的连用,构成繁密急促的音韵,如: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至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张孝祥《六州歌头》)

大量短句的连用,适宜表达激昂慷慨的壮烈情感。

长句舒缓平和,长短交织便能很好地表达情感的起伏变化,如: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簷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擬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每一曲调的.词的句式是不一样的,加以韵脚的不同,四声安排不同,每一个“本色”的词人总会找到一种适合的词牌来表达他(她)的丰富细腻的感情。

而诗是豆腐块,以齐言为主,即使有不同长短句式参差的古体诗,格律也不严。

感情与语言的和谐程度是难以比肩词的。

宋词的格律与神韵的完美结合,我们反复诵读,体会一定逐渐加深,其味如嚼橄榄,越咀嚼越绵长。

老师要求我们在暑假熟读抄写诗词70首,出于好奇看到了这本《宋词三百首》,里面有那么多的彩图,借过来看看吧!就借了它。

《宋词三百首》挑选了宋朝57位著名文人250多首词。

我读时,又感后悔,它难懂难朗读。

只得强打精神看一遍译词,再读一遍原词,像读散文那样的很费劲地读完了它。

虽然出身农民的孩子,却能文武双全,写出这么好的词!成为浮流芳百百世的民族英雄。

我也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些事难以求全,只要把思念父母的情留在心间,在同一个月亮下,我们一家人不是欢聚在同一月光之下!

朗读时,我读不出感情也读不出韵味,爷爷对我说,词比诗还难呢?要学词牌,平仄,押韵,唉!古代的的诗词,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规则。

如果在词中,能有励志,劝学内容,能有专为儿童写的东西,哪该多好啊!

一本借错了的书,《宋词三百首》不适合小学生阅读。

经过上次与孩子共读古诗词以后,发现孩子对古诗词比较感兴趣,于是这次又安排孩子读《宋词三百首》。

虽然孩子年纪小,一时不能理解很多宋词的含义,但是古诗词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

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

词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

欧阳修在《生查子》中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首词描写相思,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语言通俗自然,饶有民歌风味。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此词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有这样一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运用对仗手法,

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希望孩子通过大量诵读古诗词,积累着诗词的语言,感受着诗词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

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行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宋词读后感篇十二

我爱宋词,爱它的婉约,爱它的豪放,喜欢斟一杯清茗,和半阙婉词,寻找千年前古仁人之心,感悟词中耀眼的智慧,那只言片语、字里行间,泛着智慧的金光。

年轻时的柳三变,是风流倜傥的的才子,自负才高八斗,也曾随波逐流想求一功名,可惜始终遇不到看好他的伯乐,无奈之下,只能道一声“忍把浮名,换得低斟浅唱”,终日混迹于秦楼楚馆,即便如此,博取功名之心总是不死,甚至于宋仁宗命他“且去填词”,他还更名为“柳永”继续参加考试,怎奈屡考屡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啊,终于他看开了,打着“奉旨填词”的旗号,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只要有井水处就有人唱柳词,倍受打击之后,他终于有了一种大彻大悟、气定神闲的智慧,“针线闲拈伴伊坐”,既然得不到,又何必强求呢,他放弃了功名,却拥有了生前死后的另一番声誉,千年之后,仍然还有人不断低吟浅唱的是婉约柳词,再也无人记得当年的高官姓甚名谁。

从柳词中,我感受到的是历经磨难之后洒脱的智慧。

与柳永同一时代的苏轼在官场上也是倍受打击,但相比柳永来说,苏轼还是要幸运得多,总能够东山再起,似乎他更有一个豪放的心态,从来不会被挫折打倒,“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啊,人生总是有不顺心的时候,关键是要勇敢地去面对,等到风散云开,自会发现“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鼻祖,他豪迈,“何妨吟啸且徐行”,他忠诚,“西北望,射天狼”,他也有愁,但很快又不介意,“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积极的心态,他才得以成为那个年代少见的长寿者。

从苏词中,我品味出的是面对挫折之后豁达的智慧。

柳词智慧得洒脱,苏词智慧得豁达,他们的词不过是宋词中的一小部分,其中闪现的智慧也不过是众多智慧的冰山一角;宋词千万,词人千百,每一首词都是词人灵性的歌唱,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见解与智慧,这智慧承载于宋词,历尽千年,流传不息。

轻吟一首小词,细聆其间智慧,我不禁想说:智慧就在宋词中……。

宋词读后感篇十三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那就是宋词三百首,下面是小为大家带来的宋词三百首读后感1000:

最爱徜徉书海,听那花开的喜悦,听那雨落的轻愁,听那诗人词人得意时的振臂高呼、失意时的踽踽独行。

绿肥红瘦李清照

她曾在那百花深处逢着扑蝶的人,她曾在那微醺的雨夜中梦到一滴冰冷的泪,可抖落历史的尘埃总见她在薄瘦的西风中卷起同样瘦弱的花帘,嗔怨着过庭的朔气。

“蹴罢秋千”一个镜头留下了少女如燕般轻快的身影,将那份荡秋千的愉悦天真烂漫流香了千年。

“起来慵懒纤纤手”的细节刻画了那慵懒可人的娇憨。

“露浓花瘦”薄汗湿轻衣,以静写动以花喻人将她的娇美衬托得淋漓尽致。

下片“金钗溜”的“溜”字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了少女急忙回避客人的娇羞,“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则将她羞怯的大胆、清纯的妩媚永远流传。

(《点绛唇》)

萧萧的寒日爬上锁窗,染上了词人的百无聊赖与孤寂。

“喜”“宜”二字给酒阑梦醒之时的熏香更染清冷孤寂。

“莫负东篱菊蕊黄”,虽无心闲适仍痛饮樽中美酒,只求换得片刻的沉醉来忘记现实。

(《鹧鸪天》)

千年之后,人们依然能听到那曲调中的欢乐与忧伤起伏成不老的传说……

多情才子柳永

潇潇,淅淅,澌澌,沥沥……雨是多情人的季节,听雨落在纤细的柳叶上,宛若晶莹的泪,滴滴流入你的心中,吟笔哀弦与雨听!

“寒蝉”“长亭”“雨”无处不凄凉,无处不伤怀,恋人将要远走,兰舟催发,帐饮怎不无绪?“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于无声中见真情,。

“千里”“烟波”,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暮霭沉沉楚天阔”更显离情之深之远。

酒醒于“杨柳岸、晓风残月”以虚景写真情,何等凄凉。

“经年”与“今宵”相对,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几多伤感“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听,潇潇,淅淅,澌澌,沥沥……雨,幽幽浅吟着花间凄婉优柔的离愁。

豪放旷达苏轼

从“拣尽寒枝不肯栖”到“也无风雨也无晴”,再到“此心安处是吾乡”,同样的情形,多份旷达的心境,即是不同的境界。

把“明月几时有”向青天问之,气势恢宏豪放,将豪放派词人的气势展露得淋漓尽致。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写词人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其旷达显而易见。

(《水调歌头》)

又一个中秋,又一次月圆人不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合上书卷,心头再次萦绕宋词之韵,精巧宫丽的、凄婉优柔的、抑或豪放旷达的……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

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便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骚》,后来又出现了《论语》、《史记》等巨著。

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歌赋、小说更是各具风采。

爱诗之人,必定从小背诵《唐诗三百首》,而爱词之人,当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词三百首》。

小学时,老师很少提到宋词,上了中学,我渐渐对宋词有了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文学体裁。

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我经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对象。

这个暑假,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回家欣赏。

在《宋词三百首》中,有许多我从未听过的词人,像时彦、周紫芝、袁去华,但他们的词句仍让我陶醉:“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

“梧桐叶上三更语,叶叶声声是别离。”

“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这样反而让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词的内容;它更不用像小说,要有人物、环境和情节,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好地抒发了写词时的感情,读起来仿佛是身临其境。

正是因为宋词的传神、飘逸,才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

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我想,人们看着窗外的美景,一定会吟上一句:“绿柳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等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会有和辛弃疾一样的感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知不觉,秋风已将树叶吹黄了,

词人秦观正是在这时写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秋天,还有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那就是中秋节,或许,一个几乎不会中文的外国人,也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绝句。

一个人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时,他就像陆游笔下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如果想让自己重新振作,那就大声背一遍岳飞的《满江红》吧: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里面的语句可以让任何一个人鼓起勇气。

宋词就是这样,它不但可以描写各种景色,而且能抒发各时的心情,可谓是“文学大家之绝唱”。

我很喜欢这本《宋词三百首》,而且会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相信它一定能陪伴我成长。

宋词读后感篇十四

泱泱大国,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夺目的一颗,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确,畅游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领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无语伦比的快乐。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无穷的唐诗,清丽婉约意味久远的宋词,在那里,我与名人大师共赏大好山河,与大家词人同论兴荣衰败,在那里,我领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杜甫的引领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巅峰,俯视大地,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年迈中年的壮志豪情令人感叹不已,钦佩之余,也激励着我不断的努力上进;在我迷惘的时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如同强劲有力的双翼,带领我穿过层层迷雾,达到胜利的彼岸。

美哉!当“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随着高山流水萦绕在我的耳畔;当面对“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之景浅吟“暗香浮动月黄昏”时;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随着缕缕清风吹向我的眼前;浓浓的古代文学气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当中,深深地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风情。

美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写不尽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是诉不尽的哀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道不完的思念;“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是画不完的相思……这春水流不尽的愁思,牵动着我的情绪,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诗宋词》使我受益匪浅。它似阳光,令我豁然开朗;它似和风,拨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凉。细细咀嚼你会发现诗词中每字每句都透露着情感与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啊!

美哉唐诗,美哉宋词,美哉古韵!

宋词读后感篇十五

一本借错了的书,《宋词三百首》不适合小学生阅读。

经过上次与孩子共读古诗词以后,发现孩子对古诗词比较感兴趣,于是这次又安排孩子读《宋词三百首》。虽然孩子年纪小,一时不能理解很多宋词的含义,但是古诗词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词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

欧阳修在《生查子》中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首词描写相思,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语言通俗自然,饶有民歌风味。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一起身便急问收拾房屋,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此词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有这样一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运用对仗手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希望孩子通过大量诵读古诗词,积累着诗词的语言,感受着诗词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行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更新于:2个月前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