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正能量文章 > 正文

在积极的生活中磨炼汲取知识-正能量

正能量文章 2023-05-10 11:12
简介在积极的生活中磨炼汲取知识-正能量_从生活中吸取正能量,能让我们走向成功 许多人以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己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再没..

许多人以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己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再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

这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吗?

其实,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有些人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后,往往不再重视学习,似乎头脑里面装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学会涨破脑袋。

殊不知,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数量也十分有限,离实际需要还差得很远。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有这样一句格言:“每个人所受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这一名言其实适用于每一个在文、理科或艺术领域内的成就卓著者。学校里获取的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其价值主要在于训练思维并使其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一般说来,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远不如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韧所得的知识深刻久远。靠劳动得来的知识将成为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财富。它更为活泼生动,持久不衰,永驻心田,而这恰恰是仅靠被动接受别人的教诲所无法企及的。这种自学方式不仅需要才能,更能培养才能。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探求其他问题的答案;而这样,知识也就转化成为才能。无须设备,无须书本,无须老师,也无须按部就班地学习,自己积极的努力就是唯一的关键所在。

最好的老师乐于意识到自学之重要,并鼓励学生凭借自身的能力在积极的生活中磨炼汲取知识。他们更多的依靠磨炼而不是直接传授,并努力使学生成为正在进行的工作中的一分子,这样教育就比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范畴和细节更为高明。

实用知识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学到。

在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尽管必须和有益,但也不过是启迪心智的众多方法之一,比起实践经历或榜样对塑造个人性格的影响来要逊色得多。远在文化普及大众之前,英国就孕育出了许多智慧、勇敢而诚实的志士仁人。《大宪章》就是由一群不通文墨的人们用他们自己的符号写成的。尽管他们并不谙熟以文字表达原则之道,他们却懂得如何理解、尊重并勇敢地捍卫这些原则。就是这一群没有文化却具有着无比高尚人格的人们,为英国的自由奠定了基础。

必须承认的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并非仅仅是灌输他人的思想,成为他人思想的奴隶和接收器;而是要拓展个人的才智,使受教育者能够在任何生活境遇中坦然自若、应付自如。

日常生活的经验表明,正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个人主义对别人的生活和行为产生了最强有力的影响,并真正成为对人们最好的实效教育。同这种实效教育相比,学校、学院和大学所给予人们的教育,仅能算作最简单的文化启蒙而已。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是来自日常生活的教育,这种生活的教育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在我们的家庭里,在街道上,在商店的柜台背后,在生产车间,在织布机上,在耕地上,在财务室和于工作坊里,在拥挤嘈杂的人群中……它是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最后的指导,被席勒称之为“人生历程的教育”,它表现在人的行为、品行、自我教养、自我驾驭之中,所有这一切,都倾向于正确地引导人们,使他适合于正确地履行人生的职责和干好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无法从书本、也无法从任何大量的学术训练中获得的教育。

培根的那句名言:“学习并没有教会人们知识的用途,那是一个属于学习之外并超越于学习的智慧,它只能通过亲自观察体验才能获得。”这句话既适用于实际生活,也适用于才智本身的培养。因为所有的经验部表明了这个道理并增强了这个道理的说服力,即人们更多的是依靠工作,而不是靠读书来完善他自己的处境一一也就是说,是生活而不是文学、是行动而不是研究、是性格而不是传记,在永久不断改造完善我们人类的状态。

没有人了解过莎士比亚的确切出身。但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莎士比亚出生于一个社会底层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卖肉的屠夫兼牧场主。在孩提时代,家里人希望他将来成为梳毛工,其他人则断言他是块学校看门人的料,往后至多成为替人代写文书的捉刀人的助手而已。他似乎真的不像是只适合干一种事情的人,而是整个人类的缩影。由于他对海洋事务的遣词造句是那么的准确精当,以至于一位职业海军作家竟然宣称莎翁过去肯定是个水手;而一位神职人员则从莎翁著作中所显示出的种种内在的迹象里推断出,莎士比亚曾经很可能是个牧师的秘书;一位出色的善于鉴别马的伯乐则坚持认为,莎翁曾经必定是个马贩子。莎士比亚真可谓是个演员了,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他“扮演了无数的角色”,他从自己经历和观察到的广泛视野里收集、贮藏了无数丰富多彩的各种知识。在任何一个事件中,他都是一个细心好学的学生和刻苦的工作者。直到今天,他的著作仍然对英国品格的形成继续发挥着强有力的影响。

更新于:2023-05-10 11:12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