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语言文字 > 正文

台湾省桃园县各乡镇地名之由来

语言文字 2025-04-23 09:25
简介台湾省桃园县各乡镇地名之由来1.桃园 在清朝时,此地就有汉人入垦,当时在此地遍植桃树,所以就称此地为“桃园”。2.大园 此地旧称“大坵园”,意思..

1.桃园 在清朝时,此地就有汉人入垦,当时在此地遍植桃树,所以就称此地为“桃园”。

2.大园 此地旧称“大坵园”,意思是指大块的旱田,因为以前此地缺乏水利,只能种植甘藷及一些耐旱的蔬菜,所以就称为“大坵园”,后来才简称“大园”。

3.芦竹 本乡在开垦初期,是一块芦竹茂生之地,移民在此地居住形成聚落,就称此地为“芦竹”。

4.龟山 本乡地名的由来是取自于以前境内的平埔族社名“龟仑社”,后来将“仑”改为“山”而形成今天的“龟山”。

5.八德 八德旧名为“八块厝”,是指以前此地初建聚落时,只有八户人家居住。台湾光复后,最初称为八块乡,后来改称八德乡。

6.中坜 本地以前正位于竹堑与八里坌中间,是旅客、商人往来必经的中途站,再加上此地多地堑地形,客家语称此地堑地形为“坜”,所以称此地为“中坜”。

7.杨梅 在清乾隆年间,此地即有汉人来此拓垦,当时垦民在此地遍植杨梅树,故称此地为“杨梅”。

8.平镇 此地旧称为“安平镇”,是因为以前为了保护从大湖口至中坜、桃园之行旅的安全,曾在此地设置了张望寮,所以原称此地为“张望寮”,后来取以保护平安的意思,改称为“平安镇”。民国九年时,则简称为“平镇”。

9.新屋 清乾隆年间,此地西边附近,就有汉人来此开垦,由于常遭平埔族人的袭击猎首,乃弃原来住屋向东移,另筑新屋以居,“新屋”便成为此地的地名。

10.观音 此地旧名为“石观音”,是因为当地有位民众在今天的观音溪溪流中,发现一块酷似佛像的天然石头,大家都认为是观音菩萨像,于是建庙来供奉,颇为灵验。民国九年时,即依此取名为“观音”。

11.大溪 大溪位于淡水河的干流大汉溪旁,旧称为“大嵙崁”,是来自于当地的凯达格兰族霄里社人称大汉溪的译音,后来才改称为“大溪”。

12.龙潭 此地名的由来是因境内有一大陂潭“龙潭陂”,故有此称。

13.复兴 此地旧称为“角板乡”,是因为境内有角板山的缘故,而“角板山”名称的由来,是因为以前刘铭传至此开山抚番时,见此地山峰突起如角,而河阶面平坦如板,所以就命此地为“角板山”。后来改称此地为“复兴”,则是有冀以民族复兴的意思。

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 包括/图片/视频/个人隐私等信息 )请来信告知,本站收到信息会尽快处理并回访,联系邮箱:laodilailiao#foxmail.com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

本栏推荐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